【為什麼愛聽Podcast】Podcast的魅力是甚麼?

為什麼人會想聽 Podcast?
現代人最稀缺的資源是什麼?不是金錢,而是「可利用的時間」。
當你塞在車陣、擠在捷運、跑步機上揮汗——這些「手被佔用、眼睛無法專注」的時刻,該如何不被浪費?根據 Acast 2025 年調查,近 48% 的每週 Podcast 聽眾選擇在通勤時收聽,而 Analyzify 報告顯示,高達 71% 的聽眾在通勤時「多工使用」Podcast。這些數字背後的真相是:Podcast 不只是娛樂,而是現代人「偷回時間」的方式。
Podcast 的價值遠不止於此,它同時回應了現代生活的深層困境——時間碎片化讓專注變得奢侈、資訊焦慮讓人渴望有深度的內容、情感孤獨,我們需要一個「懂你」的聲音陪伴。全球超過 5.84 億人選擇 Podcast(2025年成長6.83%),在台灣,Podcast 廣告收入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30.2%;在美國,2025 年廣告支出更將達到 44.6 億美元。這些數字證明的不只是市場規模,而是使用習慣的深度滲透——Podcast 正在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為什麼我們愛聽 Podcast ?關於這個問題,產業調查與學術研究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。

收聽的真正動機
Podcast 滿足了什麼需求?
從產業調查的數據來看,我們收聽 Podcast 的原因相當多元。根據 MarketingCharts 的調查,87% 的受訪者表示「娛樂」是他們收聽 Podcast 的原因之一——這是最高比例的答案,顯示無論其他動機如何,Podcast 首先必須是「好聽的內容」。
.png)
緊接著是學習與資訊需求,Pew Research 的調查指出,88% 的 Podcast 聽眾說「學習」是他們收聽的理由,而 64% 表示「保持對時事的了解」是收聽原因。這些數字反映出,在資訊碎片化的時代,我們渴望有深度的內容——Podcast 的長格式特性,讓我們能夠深入探討複雜議題,而不受傳統媒體的時間與篇幅限制。
時間利用也是關鍵因素,81% 的受訪聽眾表示他們會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時聽 Podcast,The Podcast Host 也指出 Podcast 是一種很適合「背景播放」的媒體。這種多工特性,讓原本「可以多元利用」的通勤、運動、家務時間變得有價值。
此外,Podcast 的自主選擇性也很重要。根據 Reuters 的報告,46% 的人說「關注自己有興趣的主題」是他們聽 Podcast 的主要原因。相較於傳統廣播或電視的「被動接收」,Podcast 讓我們完全自主選擇想聽的主題,無論多小眾都能找到受眾。
誰更容易聽Podcast?
不過在 2022 年,Tobin 與 Guadagno 在《PLOS ONE》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,從性格特質的角度探討「什麼樣的人更可能成為 Podcast 聽眾」,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視角。
這項研究透過問卷調查,檢驗了個體的性格特質(如大五人格、好奇心類型、認知需求等)與 Podcast 收聽傾向之間的關係。
.png)
研究發現,資訊需求是驅動 Podcast 收聽的核心因素,具體來說:
開放性 (Openness to Experience) 是 Podcast 收聽者非常常見的特質。通常開放性高的人喜歡接觸新觀點、新主題、不同領域的人。Podcast 剛好提供了大量題材—從科普到歷史、從商業到心理學—而且不受篇幅與時長限制,能一路延伸。這也呼應過去研究:開放性高的人,常是 Twitter 或部落格的使用者,因為那些平台同樣偏向資訊導向與觀點交換。
興趣型好奇心 (Interest-based Curiosity) 也是顯著預測因子。這種好奇心指的是「發現新東西本身就很有趣」。Podcast 的每一集都是一個新入口,適合這種「越聽越起勁」的特質。相對地,剝奪型好奇心(因為「不知道」而焦慮、想趕快補洞)反而不會常聽 Podcast;因為 Podcast 比較像悠遊探索,而不是急著解題。
對認知的需求 (Need for Cognition) 同樣呈正相關。如果一個人享受思考與分析,他會很自然地在通勤、家務、運動這些單調時刻打開 Podcast。長格式的敘事與討論能提供足夠的「咀嚼感」,讓零碎時間變成輸入知識的時段。
然而,研究最令人意外的發現在於社交與情感需求的負相關。研究者原本預期,高歸屬感需求的人會更傾向收聽 Podcast(因為 Podcast 可以滿足陪伴的功能),但結果恰恰相反:原因在於 Podcast 多半是單向的:主持人說、聽眾聽,缺少即時互動與被回應的感覺。對於很需要「被看見、被接住」的人來說,能留言、被按讚、進群聊的社群媒體更能滿足那份需要。
同樣出乎意料的是,神經質(Neuroticism)與 Podcast 收聽呈負相關。高神經質的人情緒波動較大、容易焦慮;過去研究發現他們更常使用社群媒體(因為其充滿了比較與即時回饋),但這種使用習慣並不直接影響到 Podcast的使用率。兩者的差異,也凸顯了 Podcast 與其他社群媒體在心理機制上的不同。
此外,研究也發現性別差異:男性參與者(84%)比女性參與者(73%)更有可能聽過 Podcast。研究者推測,可能與更廣泛的媒體使用習慣相關——男性整體上較偏資訊導向,女性較看重連結與互動。不過這只是趨勢解釋,並非對個人的定論。
總結來說,Podcast 對愛探索、愛學習、愛動腦的人特別有吸引力;而強烈需要即時互動與歸屬感的人,更可能把時間投入社群平台。要強調的是,以上都是相關性而非因果關係;它們幫我們理解不同媒介為何吸引不同的人,也提醒內容製作者:若想吸引上述族群,讓節目「有知識密度、可探索、可咀嚼」會是很有效的方向。
所以這代表什麼?
乍看之下,產業調查與學術研究似乎給出了不同的答案:產業調查認為「娛樂」是收聽 Podcast 的主要原因(87% 最高比例),而學術研究則發現「資訊需求」才是核心驅動因素(開放性、好奇心、認知需求都呈正相關)。這是怎麼回事?
關鍵在於區分「主觀感受」與「深層機制」。
當我們被問到「為什麼聽 Podcast」時,我們最容易回答的是直接感受——「因為好聽」、「因為有趣」、「因為放鬆」。這些都是真實的,87% 的人說娛樂是原因,這個數字不會錯。但「娛樂」更像是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——如果不好聽,我們根本不會繼續聽;但光是好聽,也不足以解釋為什麼我們選擇 Podcast 而非其他娛樂形式。
學術研究揭示的是更深層的問題:什麼樣的人格特質,讓我們更傾向選擇 Podcast 這種媒體? 答案是:那些對新知充滿好奇、喜歡探索各種主題、享受費力思考的人。這些人可能也覺得 Podcast「很娛樂」,但驅動他們持續收聽的,是對資訊的渴望——他們想學新東西、想理解複雜議題、想在通勤時「滋養大腦」。
這也解釋了一些有趣的發現,比如,為什麼高歸屬感需求的人反而較少聽 Podcast? 因為他們渴望的是「被接納」、「被看見」、「真正歸屬於某個群體」——這需要雙向互動,需要別人的回應與認可。而 Podcast 提供的是單向的資訊傳遞與陪伴:主持人不認識你,你也無法與主持人真正互動。對於高歸屬感需求的人來說,社交媒體(可以留言、被回覆、加入社群)更能滿足需求;而對於想要資訊和陪伴、但不想承受社交壓力的人來說,Podcast 反而是更好的選擇。
同樣地,為什麼神經質與 Podcast 收聽呈負相關? 高神經質的人更容易感到焦慮和負面情緒,而社交媒體會加劇這些情緒(比較、被忽視、負面評論等)。相反地,Podcast 不要求你表現自己、不需要你回應或被評價——它只是靜靜地提供資訊和陪伴,這對於不想承受社交壓力的人來說,反而是一種解脫。
因此,產業調查告訴我們「表面現象」:我們在什麼場景聽、為了什麼目的聽、感受到什麼。學術研究揭示「深層機制」:什麼樣的性格特質驅動這些行為、Podcast 與其他媒體(尤其是社交媒體)的本質差異。
綜合來看,Podcast 的核心價值在於:
- 滿足資訊需求(開放性、好奇心、認知需求高的人)
- 提供時間效率(在單調任務中吸收資訊)
- 給予單向陪伴(不需社交壓力的情感支持)
- 允許自主選擇(探索多元主題,建構自我認同)
Podcast 之所以能跨越不同族群,正是因為它在「知識、效率、情感、自主性」之間,找到平衡。
聽Podcast是一種與自己共處的媒介
對某些人來說,Podcast 是學習的管道,滿足對知識與新事物的好奇。
有人在做家務、通勤時聽, 讓聲音成為日常的背景音,陪伴思緒流動。
也有人只是單純想有個聲音在旁邊,填補孤獨、維持某種安靜的連結。

Podcast 不去定義聽眾的角色,它依附在生活的縫隙裡,靜靜適應每個人不同的步調。在視覺內容爆炸、注意力被切割的代,聲音提醒我們:媒介不只是傳遞資訊,更是一種與自己共處的方式。Podcast 的魅力,或許就在這裡—它不喧嘩,卻讓人願意聽見。
資料來源:
Analyzify. "Hottest Podcast Statistics & Trends [2025]." Analyzify, 11 Aug. 2024. Updated 2 May 2025, analyzify.com/hub/podcast-statistics-trends.
Austin, Liam. "126 Podcast Statistics 2025 Report: Growth, Trends, Ads, ROI & Revenue." Talks.co, n.d., talks.co/p/podcast-statistics/.
Backlinko Team. "Podcast Statistics You Need To Know in 2025." Backlinko, 9 Sept. 2025.
Friel, Lindsay Harris. "What Do Podcasts Do for Your Brain?" The Podcast Host, 20 June 2024.
Haahr, Tae, and Matthew McLean. "Why Are Podcasts So Popular? 5 Reasons Why People Love Pods." The Podcast Host, 2 Jan. 2024.
Pew Research Center. "How Americans Use Podcasts To Get News and Information." Pew Research Center, 18 Apr. 2023.
The Media Angel. "All about Gen Z." The Media Angel, 8 Dec. 2023.
Tobin, Stephanie J., and Rosanna E. Guadagno. "Why people listen: Motivations and Outcomes of Podcast Listening." PLOS ONE, vol. 17, no. 4, 6 Apr. 2022, doi:10.1371/journal.pone.0265806.
TVEyes. "Top Podcast Statistics and Trends: Key Insights for Marketers in 2025." TVEyes, 13 June 2025.
"Survey Finds Podcasts Are Growing Part of the Daily Commute." Inside Radio, n.d., www.insideradio.com/free/survey-finds-podcasts-are-growing-part-of-the-daily-commute/article_95541bda-e8be-11ef-9456-93c0c0bf9bb8.html.
Xavier, Ana. "The 2 Reasons Why People Listen to Podcasts (Pros and Cons and Strategies for Hosts)." The Podcast Space, 8 May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