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GAP × Katseye】從丹寧爭議中脫穎而出的行銷手法

January 9, 2025

誰能想到,一支牛仔褲廣告竟能在網路上掀起熱潮?

GAP最新的「Better in Denim」秋季廣告與國際女團Katseye攜手合作,成為近期最亮眼的行銷案例。影片中,六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員身著GAP經典丹寧,隨著Kelis的《Milkshake》大跳Y2K風格舞蹈,短短時間內就吸引無數網友跟風翻跳,將品牌迅速推上社群話題榜。 從成效數據來看,GAP的「Better in Denim」簡直是現象級的成功。廣告在8月19日上線後短短四天,就累積了340萬次觀看(現在已超過1000萬次觀看)。對一支品牌廣告而言,這樣的速度與規模相當驚人,也證明了它確實擊中了大眾的感官與情緒。

為什麼會爆紅?

完美的時機

廣告上線之際,恰逢 American Eagle 因Sydney Sweene代言爭議廣告詞「Sydney Sweeney Has Great Jeans」而引發反彈的時刻。American Eagle 在 2025 年 7 月 23 日推出「Sydney Sweeney Has Great Jeans」廣告,藉由「jeans(牛仔褲)」與「genes(基因)」的雙關梗,在社會文化語境中,「good genes/great genes」這樣的說法常常與優生學(eugenics)或種族論述相關,尤其在美國的歷史與族群政治中,這樣的詞彙極易觸動敏感神經。當品牌將「美貌」「身材」與「基因」綁在一起時,難免讓人聯想到「誰才算擁有好基因」的排他性暗示。

除此之外,因為廣告主角Sydney Sweeney本身是金髮、白皮膚的好萊塢新生代女星,讓「好基因」的訊號更容易被放大為「白人至上」或「單一美學標準」的聯想。雖然品牌原意可能只是單純的語音玩笑,但一旦進入社群放大效應,語境就被重新詮釋,甚至引發「這是排他性訊息」的批評。

因此,這個廣告詞之所以成為輿論焦點,不是因為它聰明,而是因為它無意間觸碰了文化禁忌與歷史陰影。在當代行銷語境中,任何涉及基因、血統、優劣的詞彙,都極容易被解讀為歧視或排他訊息,這正是這場爭議爆發的核心。這樣的「天時」讓 GAP 廣告獲得更高曝光與討論度,說明即使廣告企劃可能早在數月前就規劃好,外部文化事件仍能大幅放大效果。對行銷人而言,掌握文化脈動並選擇最佳發布時機,是提升影響力的關鍵。

形式創造參與感

GAP選擇以舞蹈影片的方式呈現,正好符合Katseye粉絲熟悉的K-pop生態:重複觀看MV、參加舞蹈挑戰。這讓廣告看起來更像是一場音樂表演,而不是硬性的推銷。配合編舞師設計的俐落舞步與曼陀羅般的隊形,畫面極具視覺張力,也激發觀眾在TikTok等平台的模仿與轉發,使廣告成為一個可參與的文化事件

這種舞蹈挑戰甚至吸引了其他明星的主動參與,為GAP帶來免費的明星宣傳。例如韓國人氣女團Le Sserafim的許允真也拍攝了舞蹈挑戰影片,這種跨團體的明星響應不僅擴大了廣告的觸及範圍,更為品牌增添了額外的明星光環,創造了「一次投資,多重收益」的行銷效果。

更重要的是,當觀眾開始自主發起舞蹈挑戰、創作翻跳影片時,品牌其實已經不需要再投入額外的宣傳資源,因為社群本身就成為最有力的擴散引擎

音樂與懷舊效應

Kelis的《Milkshake》作為2000年代初的經典神曲,不只出現在2000年多部經典電影中,歌曲本身就具備強烈的記憶點,搭上當前盛行的Y2K懷舊潮流,更能引發Z世代的情感共鳴。音樂的選擇,讓廣告既洗腦又難忘。

偶像的參照效應

Katseye作為一個多元組合的「國際女團」,不僅讓觀眾看到自我代表性,KPOP偶像的粉絲們更帶來一種「想要和她們一樣」的心理投射。這種仰望與模仿的心理,往往能直接轉化為消費行為與品牌忠誠度。

最後,多元與包容的訊息是GAP廣告的核心。Katseye六位成員來自不同文化背景,呼應了全球化與多元價值。廣告中的標語「You're powerful on your own, even better together」強調包容與團結,與American Eagle被批評的「排他性暗示」形成強烈反差。這讓GAP不僅贏得了聲量,也獲得了價值觀上的認同。

總結來說,這支廣告的成功並非偶然,而是來自於天時(完美時機)、地利(懷舊音樂+Y2K潮流)、人和(多元女團+粉絲文化)的組合。GAP把廣告拍成了一場文化派對,讓品牌訊息不只是被看見,而是被參與、被分享,最終轉化為品牌的正面形象與市場影響力。

擷取自GAP Better in Denim.

成功的行銷啟示

與目標受眾產生共鳴的合作夥伴

名人代言能夠帶來聲量和觸及率,但只有當代言人真正與目標受眾產生共鳴時,才能發揮最大效果。反之,如果名人的粉絲群體與品牌無法建立連結,合作就會失敗。保持品牌一致性是任何品牌合作夥伴關係中最關鍵的要素。GAP選擇Katseye作為合作對象,正是因為女團的多元化形象和年輕粉絲群體完美契合了GAP想要觸及的Gen Z消費者。

將行銷活動根植於文化

這次GAP×Katseye的合作完美捕捉了個性化的精神。每位Katseye成員都穿著獨特的服裝來反映她們的個性和風格,這種做法完美呼應了GAP目標受眾的需求。透過音樂、舞蹈和時尚的結合,廣告成功地將品牌訊息融入了當代文化語境中。

總結來說,GAP把一支牛仔褲廣告變成了一場全民參與的流行文化。在短短數天內,它不僅創造了高達百萬級的流量,更展現了「粉絲驅動」如何與社群互動形成強大循環。這也提醒品牌:當內容能與受眾的文化行為深度契合,廣告就不再只是曝光,而能進一步轉化為話題、參與與共鳴。

GAP與Katseye的合作案例證明了,在當今多元化和數位化的行銷環境中,品牌需要更加細膩地理解目標受眾的價值觀和文化偏好。透過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、把握文化趨勢,以及用真實的行動來展現產品價值,品牌不僅能夠避免不必要的爭議,更能夠創造出真正與消費者產生共鳴的行銷內容。

即使都是丹寧,每位Katseye成員卻都有自己的服裝風格,呈現出GAP強調的多元

粉絲文化成為趨勢

值得注意的是,這樣的熱度並非單靠明星光環,而是因為影片形式高度貼近粉絲文化。舞蹈表演不只被觀賞,還被重播、被翻跳,TikTok上的挑戰影片讓廣告從單向訊息,變成一場社群互動。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,這個案例也反映了現代行銷的一個重要趨勢:偶像之所以能引起名人參照效應,正是因為他們擁有一群忠實粉絲。這群粉絲就像是個社群,而偶像就是他們的社群領袖。粉絲們不只是單純崇拜,更重要的是他們信任著自己社群的領袖

這個現象其實與Podcast廣告有著驚人的相似性。Podcast主持人同樣是他們聽眾社群的領袖,聽眾會主動參與節目話題討論、分享內容,甚至產生「我也是XX Podcast忠實聽眾」的歸屬感。當廣告訊息融入Podcast對話中時,它不再是傳統的硬推銷,而是變成了社群內部的「內容分享」,模糊了內容與廣告的界線。

這種基於信任與歸屬感的行銷模式,或許正是未來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關鍵——不是單向的訊息投放,而是雙向的社群參與。